近日,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、部長李干杰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寧年會上發言,在會上提到,明年開始,新一輪環保督察將全面啟動,計劃再用4年時間,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,“計劃前三年還是常規的全面督察,最后一年開展‘回頭看’。”
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“回頭看”工作中,5個環保督察組對全國10個省份共104個城市開展了下沉督查,期間共受理有效舉報38133件,合并重復舉報后向地方轉辦37679件。截至目前,各地方已辦結26873件舉報件。其中,責令整改12240家;立案處罰2991家,罰款2.14億元;立案偵查186件,行政和刑事拘留88人;約談1804人,問責2177人,問責的人中不乏一些擔任地方黨政一把手的廳局級領導干部。
根據生態環境部統一安排,目前5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已進入督察報告起草和問題案卷梳理階段,同時安排了專門人員繼續緊盯地方邊督邊改情況,確保尚未辦結的舉報件能夠及時查處到位、公開到位、問責到位,確保群眾舉報件件有落實、事事有回音,第一時間將結果公開給民眾,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。本次環保督查“回頭看”工作與今年5、6月份開展的第一批“回頭看”工作相比,督辦案件呈現小型化、多元化等特點,表面整改、敷衍整改、假裝整改、環保“一刀切”等亂象相對來說有一定程度降低。在第一批環保督查“回頭看”工作中,共立案處罰5709家,罰款5.1億元,約談2819人,問責4305人。

各督察組已進入督察報告起草和問題案卷梳理階段,并安排專門人員繼續緊盯地方邊督邊改情況,確保尚未辦結的群眾舉報能夠及時查處到位、公開到位、問責到位,確保群眾舉報件件有落實、有回音。
相比今年上半年開展的第一批“回頭看”工作,第二批“回頭看”的5個督察組名稱已悄然發生變化,在原來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基礎上增加“生態”二字,這也體現了今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帶來的變化。
根據生態環境部的“三定”方案,原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在更名“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”后,明確為環境部的21個內設機構之一,負責監督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落實情況,擬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、工作計劃、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,承擔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織協調工作。承擔國務院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。
關于今后環保督查工作的開展及生態環境部后續的工作要求,李干杰在15日的開幕式上強調,將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“黨政同責”“一崗雙責”,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,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,加快生態保護和修復,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,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。同時,進一步提高示范創建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水平,抓好經驗總結,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,提升擴大示范創建工作的影響力,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經驗借鑒和樣板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