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0日報道美媒稱,未來的智能手機可從空氣中吸取碳修復破碎的屏幕。
據美國《大眾科學》月刊網站11月6日報道,科研人員即將推出可“自我修復”的材料。一旦面市,很可能作為自我修復涂料得到廣泛應用,比如用于汽車修理、手機和織物。當表面裂開或劃傷時,它可通過接觸空氣和陽光填補裂縫,無需采取其他措施。此外,這種材料運輸成本低、能耗少,因為能夠以輕小型尺寸運抵制造商和建造商。到達目的地后再暴露在空氣和陽光中,它就會膨脹、固化和硬化。
手機碎屏自愈新思路:新材料只用光和二氧化碳即可生長
研究人員說,這種材料不僅可避免使用化石燃料,而且還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,這顯然有利于環境和氣候。
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教授米夏埃爾·斯特拉諾說:“我們人類可以選擇,要么從地下開采石油建設世界,制造我們隨處可見的塑料,要么遵循自然使用空氣中的碳。第一步是設想可以像植物和樹木一樣生長和自我修復的材料,下一步就是付諸實踐。然后,經過改良和優化,我們就能用這些可以不斷更新的新型材料代替現在會腐爛的材料了。”
斯特拉諾說,這種產品的美妙之處就在于“它除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環境光之外什么都不需要,而這兩樣東西無處不在。這些材料吸收空氣中的碳物質,不斷地自我修復,而且無需任何外部刺激。以二氧化碳和外界光構建的材料使用的能源是我們今天唾手可得的。這是回歸最基本定義的可持續發展”。
斯特拉諾的實驗室最近創造出一種材料——可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化學反應,繼而生長、固化甚至實現自我修復。科研人員說,與材料領域其他研究不同的是,他們研究的這種材料無需外部輸入任何能量,比如熱能、紫外線、化學品或機械應力。研究的結果就是一種膠狀合成聚合物,并利用了科研人員從菠菜葉子中提取的葉綠體(即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成分)。這種聚合物不斷把二氧化碳轉化成自我強化的碳基物質。
斯特拉諾等研究人員最近在美國《先進材料》雜志上發表論文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。